close

本文轉載自 臺灣時報 103.7.30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twtimes.com.tw/index.php?page=news&nid=427467

奇巧的魔幻時刻──評奇巧劇團的《Roseman玫瑰俠》
   文 / 徐錦成(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) 

觀劇時間:2014/07/19 19:30
演出地點:高雄 岡山文化中心演藝廳
臺灣時報奇巧劇評

 劇團:奇巧劇團
 劇名:《Roseman玫瑰俠》
 編劇、導演:劉建幗
 主要演員:劉建華、劉建幗、童婕渝

近幾年崛起的奇巧劇團,確實不愧該劇團的名字:奇巧。繼《金蘭情×誰是老大》(2011)、《波麗士灰闌記》(2013)將歌仔戲加入搖滾元素後,今年的新作《Roseman玫瑰俠》(2014)更加大膽,改編胡撇仔戲的經典劇目《大盜玫瑰賊》,導演劉建幗說這是一部「寶塚Fu的奇巧胡撇仔」,是很精確的自我定位。

胡撇仔戲是台灣歌仔戲的變種,但不論如何變,總不離「通俗」、「熱鬧」、「趣味」等質素,若以這些質素來看《Roseman玫瑰俠》,它的的確確抓住了胡撇仔戲的精神。至於該劇標榜的「寶塚Fu」,也在劇中(及劇終後的二十分鐘Bonus)的歌舞秀兌現。

有個疑問是:增添了寶塚Fu的胡撇仔戲是否離歌仔戲更遠了呢?我看這齣戲時,後排恰巧坐了一位老太太,她不停地在演出過程中喃喃自語:「這是做玩的!」、「歌仔戲不是這樣!」聽起來很像熟悉的廣告詞:「這不是肯德基!」

我猜想,老太太應是用傳統歌仔戲的角度在欣賞這齣具有大膽實驗精神的戲,因此難以接受。《Roseman玫瑰俠》當然不是傳統歌仔戲,甚至也不僅是胡撇仔戲而已。該劇演員的口條南腔北調;配樂及插曲橫跨豫劇、歌仔戲、台灣流行歌謠、寶塚歌舞、西洋搖滾……甚至劇末還唱起粵語歌!至於劇情,彷彿發生在台灣(譬如開「明星花露水」的玩笑),但又放諸世界各地皆宜。這樣一齣戲,承載太多創意,很難歸類它是哪一種戲。

然則,該劇所呈現的不就是台灣的現況嗎?如果各種語言、各種音樂、各種藝術……都很自然地存在於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,我們在一齣戲裡看到各種創意,不也很正常嗎?

演出過程中,不論是「金長文」劉建華的耍帥、「小弟」劉建幗的耍寶、千變萬化的燈光、驚奇處處的配樂,都不斷讓觀眾開懷大笑,這將近兩小時的魔幻時刻,扎扎實實地娛樂了觀眾。以現場的反應來論,《Roseman玫瑰俠》無疑是成功的。

在演出手冊上可看到編導劉建幗這麼一段話:「我們取寶塚的味道和形式,揉合歌仔戲曲調,試圖找尋更貼近台灣現代的風味。也運用寶塚的某部分質感,將外台胡撇仔的江湖味轉化,往更貼近現代年輕人的美感經驗邁進。甚至創造出比時下偶像劇再更帶點舞台夢幻感的形象。」可見奇巧的創作團隊很自覺,自己正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,這樣的實驗精神值得鼓勵。沒有任何藝術形式是一成不變的。或許有一天,奇巧會在不斷的創新中,發展出一種全新的台灣劇種也未可知。期待奇巧劇團的下一齣戲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chiaope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